十堰丹江口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
| 招商动态 |2012-02-16
2月10日,1500万元中彩金项目落地丹江口市蒿坪、石鼓两镇10村;与此同时,丹江口市“十万亩”核桃基地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浓墨重彩地添上了一笔。
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工程实施后,丹江口市委、市政府迅速围绕规划抓落实,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强江北生态循环农业,做精江南景观农业,做优城区休闲农业,唱响了“产业引领、以工促农、农强民富”的农业合奏曲。
谋篇:生态农业壮块头
“结合移民安置,建生态经济示范村;结合项目扶贫和产业扩张,建生态经济示范镇;结合生态工业和旅游景区发展,建生态经济富裕市,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旅的工业生态旅游丹江口!”丹江口市委书记孙咏平提出丹江口市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目标。
做大做强柑橘产业。去年,丹江口市建设3个1万亩柑橘示范区,完成改树、改园、改土面积3.5万亩,新建31个橘 (茶)园土鸡养殖示范基地,园地养鸡150万只,园地生态养殖面积12万亩,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参与,直接经济效益达1100万元以上。下一步,丹江口市将利用疏密改造项目,大力建设果园养鸡示范基地,力争实现年禽蛋产量10000吨、牧业产值破10亿元的目标。
核桃走廊建设如火如荼。目前,丹江口市已在丹郧公路沿线建精品核桃园3万亩,今年将续建核桃园4万亩,明年力争再建3万亩。据测算,核桃产业将为丹江口市江北群众年人均增收100元。
同时,5万亩武当道茶生态园、万亩“均州名晒烟”基地已见成效,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3000万只肉鸡、20万头生猪、10万吨水产品等生态养殖业格局初步形成;3万亩红豆杉等中药材、6万亩精品蔬菜、7万亩制种油菜、4万亩红薯等基地建设蓄势待发。
一个个生态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一片片特色产业似“绿色银行”,让丹江口农民钱包越来越鼓。
布点:项目支撑强特色
“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培优壮大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建设农产品加工百亿元县市。”谈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思路,丹江口市市长曾文华胸有成竹。
农业产业园开发建设向纵深发展,农夫山泉、雨润集团、台湾阿里山等知名生态农业企业扎堆入驻,博奥水产、丹澳制药等本土生态农业企业竞相发力,丹江口翘嘴鲌、武当蜜橘、武当道茶、均州名晒烟等名优农业品牌不断涌现……丹江口生态农业迈上快速发展轨道。
截至2011年12月,丹江口市农业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420公顷,入园企业54家,实现产值25万元,从业人数达4100余人;丹江口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7家,实现加工产值30亿元;培育龙头企业30余家,其中省级7家、十堰市级16家,农业产业总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加快特色村、生态村建设步伐,建生态经济示范村、示范镇。习家店镇的五龙池、丁家营镇的花园、六里坪镇的狮子沟、凉水河镇的白龙泉等生态农业产业示范村亮点纷呈;官山镇的吕家河、六里坪镇的伍家沟、浪河镇的青莫、石鼓镇的双龙峡等文化旅游名村光彩夺目。
今年,丹江口市将以移民内安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和产业等生产要素建设为契机,着力将每一个移民内安点建设成为生态村、产业村。届时,165个移民内安集中安置点将如165颗明珠镶嵌在水都大地,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的丹江口指日可待。
破题:资金整合聚效益
如何使弱势农业实现由零星发展到产业化开发、再到现代生态化农业的华丽转身?
“引进项目,捆绑使用项目资金,整合本地资源,发挥资金聚合效益,打破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瓶颈,实现汉江生态经济带跨越式发展。”孙咏平一语中的。
聚优势产业资金,实现以工促农、“龙头”带动。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知名企业,从2003年8月入驻丹江口市以来,累计投资8.6亿元,去年实现产值近10亿元,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博奥水产公司是丹江口市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各类淡水鱼的冷冻、传统风干及熟制等深加工,年加工、销售水产品万余吨,实现产值3亿元。2011年,丹江口市绿色工业总产值达12.7亿,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带来勃勃生机。